新闻动态

医保卡套现黑幕曝光:谁在掏空14亿人的“救命钱”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7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2025年3月28日,央视新闻一则调查报道撕开了医保卡套现的黑色产业链——武汉多家医院门口张贴的“医保取现”“高价收药”小广告背后,竟是一条由药贩子、药店、互联网医院共同编织的灰色利益网。参保人用医保卡购买高价药品后,以6至7折转卖给收药人,看似“套现”数千元,实则透支了自己的“救命钱”,更让国家医保基金悄然失血。

“小广告”背后的暴利江湖

在武汉市中心医院、长江航运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附近,药贩子将“医保取现”广告贴满交通锥桶、栏杆甚至垃圾桶。记者暗访发现,一名药贩子仅需半个月就能贴完10万张小广告。参保人只需按指示前往指定药店,购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高值处方药,便能当场以6折左右的价格套现。以购买9840元的免疫球蛋白为例,参保人仅能到手约6000元,药贩子则通过地下渠道将药品二次转卖牟利。

药店业绩压力下的畸形合作

令人震惊的是,药店竟成为这条产业链的关键一环。马应龙大药房(彭刘杨路店)等定点机构销售员为完成每月20万元的业绩指标,与药贩子里应外合——药贩子提前致电药店,参保人仅凭一张写着药品名称和数量的纸条,便能绕过处方审核流程购药。更荒诞的是,药店通过成都某互联网医院开具“电子处方”,虚构病情(如“免疫力低下”“肝癌”等)通过线上审核,仅需1分钟即可完成处方开具。一家互联网医院甚至以每年数百元的低价与上千家药店“合作”,其负责人直言这种操作“经不起查”。

到底谁在付出代价?

表面上看,参保人“套现”后短期获利,药贩子和药店赚得盆满钵满,实则三方皆输:

1.参保人:以6折贱卖医保资金,相当于主动放弃40%的“看病钱”。若未来罹患重病,个人账户资金缺口将难以填补。

2.医保基金:高价药品被低价回收后流入黑市,导致医保资金“合法支出、非法流失”。2024年全国通过大数据监管追回超38亿元,足见漏洞之大。

3.医疗安全:处方药脱离监管流转,可能引发用药风险。例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需严格遵医嘱使用,随意转卖或导致患者滥用。

灰色产业链为何屡禁不止?

尽管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》明令禁止套现行为,但隐蔽性强、利益驱动大、监管难度高等因素让灰色交易屡禁不止。药贩子通过流动贴广告、现金交易规避追踪;药店利用互联网医院处方漏洞“合法化”非法销售;而部分参保人因对医保政策认知不足,误以为“个人账户的钱不用白不用”。

出路何在?技术监管与公众意识双管齐下

目前,国家医保局已在试点地区推行药品“追溯码”系统,通过大数据监控超量购药等异常行为。陕西榆林曾通过该系统发现参保人3个月内购买15年用药量的案件,最终追回资金并刑拘涉案人员。此外,法律层面需加大对药贩子、违规药店和互联网医院的惩处力度,如武汉已暂停涉事药店医保结算并启动调查。而对公众而言,需清醒认识到:医保卡不是“提款机”,套现行为不仅违法(最高可追究刑事责任),更可能影响商业保险投保与理赔。

结语

当“救命钱”沦为黑色产业链的筹码,损害的不仅是国家医保基金的安全,更是每一位参保人未来的健康保障。斩断这条灰色利益链,既需要技术赋能的“硬监管”,也离不开公众自觉的“软约束”。毕竟,今日透支的每一分钱,都可能成为明日治病时“消失的底气”。



上一篇:开封:“春风”解人意 送岗进万家
下一篇:宝宝语言发育 一岁以后必教的48个常识_才安全_红衣服_树叶